人物介绍
1948年7月18日出生于联邦德国符腾堡州的路德维希堡。11岁时,成了家乡流动图书馆的成员。
1969年,哈特穆特·米歇尔服完兵役,申请到蒂宾根大学学习生物化学。
工作经历
1987年起,在马克斯·普朗克研究工作。
2017年12月,哈特穆特·米歇尔教授受聘为吉林大学名誉教授,一方面是担任博士生导师,为学校培养顶尖科技人才;另一方面与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作,共同研发出三四种新药,其中包括抗癌类药物。
2018年9月17日,吉林大学首届未来科学论坛开幕,论坛邀请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哈特穆特·米歇尔参加。
哈特穆特·米歇尔的父亲叫卡尔·米歇尔,母亲叫弗丽达·米歇尔,妻子是伊诺娜·利格尔,女儿安德里亚1981年出生。
学术研究
哈特穆特·米歇尔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74年,在蒂宾根大学考完试后,哈特穆特·米歇尔在蒂宾根的迪特尔·奥斯蒂希特(Dieter Oesterhelt)实验室做实验,这也是生物化学课程的一部分。在与沃尔特·斯托克尼斯合作过程中,迪特尔·奥斯蒂希特在盐杆菌中发现了细菌视紫红质,他后来提出可以将细菌视紫红质当作彼得·米切尔化学渗透理论框架的质子泵。在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哈特穆特·米歇尔描述了盐杆菌ATP酶(腺苷三磷酸酶)活动的特点。
1975年,哈特穆特·米歇尔随同迪特尔·奥斯蒂希特一起去了维尔茨堡。在一篇论文中,哈特穆特·米歇尔把二磷酸腺苷和三磷酸盐的细胞内水平与盐杆菌细胞膜的电化学质子梯度联系在了一起。
1977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后,为了研究胺基酸摄取,哈特穆特·米歇尔试着将稀释后的细菌视紫红质与细菌囊融合在了一起。在储存到冷冻装置后,稀释后的细菌视紫红质就变成了像玻璃一样的固体混凝料。根据这次发现,哈特穆特·米歇尔相信,应该有可能将细菌视紫红质一样的膜蛋白变成晶体,而在当时,这种理论被认为根本不可能。在奥斯蒂希特的帮助下,哈特穆特·米歇尔开始进行实验,4周后,哈特穆特·米歇尔们得到了一种新的两维细菌视紫红质膜晶体。虽然这不是哈特穆特·米歇尔们所要的三维晶体,但这起码让哈特穆特·米歇尔得到了前往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与理查德·亨德森一同研究电子显微镜检验的机会。
返回维尔茨堡后,哈特穆特·米歇尔们于1979年4月发现了第一个真正的三维细菌视紫红质膜晶体。这次成功使哈特穆特·米歇尔的信心倍增,哈特穆特·米歇尔也因此取消了进行博士后研究的计划,没有去美国加州德瓦安蒂市与苏苏姆·奥伊诺进行哺乳动物性差异方面的研究。
1981年7月底,哈特穆特·米歇尔终于从视紫红蛋白中获得了第一个光合作用反应中心晶体。在1981年9月,哈特穆特·米歇尔和沃尔夫拉姆·伯德用X射线发现了第一个反应中心晶体,而且品质极佳。
由于哈特穆特·米歇尔成功地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膜蛋白晶体—紫色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晶体,并以3埃的高精确度确定了该反应中心的三维结构,所以获了许多奖。其中包括美国物理学会生物物理奖(与戴森霍费尔分享)、欧洲光生物学会奖章以及诺贝尔奖。
1988年,因确定了光合作用反应中心复合体的立体结构,获诺贝尔化学奖。